top of page

Green Pen | 属于每个人的地球一小时

  • 作家相片: backpackmonks
    backpackmonks
  • 2015年4月23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IMG_20150326_175337_1427371221592_副本.jpg

28.03.2015 星洲日报副刊

報道:本刊 鄭鳳雲

攝影:本報 陳來發、部分由WWF提供

如果說近代環保運動(conservation movement)始於環保人士的孤軍作戰,那來到今天這個世代,環保已不再是一小撮人的事,而是名副其實的全民運動。將這一波運動推向高潮的,除了日益嚴峻的環境課題,還有幕後的重要工具——社交媒體(social media)。

社交媒體如何改變環保運動格局?柴靜自製的環保影片《穹頂之下》通過網絡播放,一天內點擊數就超過一億,如果將這部時長將近2個小時的影片放到電影院上映,首映票房成績就足以載入史冊。一部影片激起的千層浪,讓中國政府不得不對霧霾問題做出回應。

你看清楚了嗎?灰濛蒙的天空之下,是一場由線下到線上、再由線上到線下的戰爭,而你我不再只是旁觀者。

——

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簡稱WWF)發起的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於2007年在悉尼這一座城市展開,經過短短數年,就以驚人速度發展成全球最大規模的環保運動。2014年3月29日,地球一小時在162個國家的超過7000個城市舉行,全球數以億計人響應熄燈號召,以行動表達對抗氣候變化的訴求。

規模如此之大的運動,探索至源頭,其實僅由位於新加坡的9人團隊進行全球協調,再由WWF各國分會籌備,最終由廣大的志願者負責執行。

人力和物力的限制並沒有成為阻礙,反而讓團隊看清社交媒體低成本、高影響力的特點,繼而將重點放在數碼策略上。

以大馬的地球一小時為例,WWF大馬分會並沒有員工專門負責這項活動,當活動臨近時,主力也只有市場部的區區三名員工,但在2014年,地球一小時在檳城舉辦的活動就成功吸引了2000人參與。

“2009年大馬第一次舉辦地球一小時,當時這個概念對大馬人來說是相對陌生的,所以我們面對的主要挑戰是,如何讓大家知道什麼是地球一小時。但是,我們並沒有廣告預算,所以我們選擇通過WWF大馬分會的官方面子書以及網站進行推廣。”WWF大馬分會高級品牌市場經理陳梅鑽說道。

“社交媒體是很強大的工具,它讓用戶可以很快地將接收到的資訊分享出去,而且成本低廉。”

——

2006年就加入WWF的陳梅鑽比較社交媒體出現前後的情況,認為社交媒體為環保組織提供更多管道傳播環保資訊,越多管道意味著越多支持者加入。“現在很多人通過網站捐款給我們,根據數據顯示,這之中大多數是從面子書和網站導入的。”從2009年才開始活躍於社交媒體的WWF大馬分會,目前面子書粉絲人數已超過13萬人。

陳梅鑽補充,在面子書發帖,通常觸及率可達5-25%,意即,一則帖文可吸引6500-32500人閱覽。除了面子書,WWF大馬分會也充分利用Twitter和Youtube發布訊息,並根據平台屬性及用戶習性的不同來調整資訊發布的方法。

“在邀請人們參加活動這方面,面子書是一個很好的平台;而Twitter發布的訊息較短,非常適合用作活動當天的直播;Youtuble則是播放宣傳片的管道。不同的管道增加了我們和人們接觸的機會,並將他們導向我們的網站,獲取更多資訊,最終成為環保運動的支持者。”

在社交媒體的推動下,地球一小時更廣為人傳,傳統媒體也競相報導相關活動,媒體曝光度大大增加的同時,商家也開始主動加入,贊助場地、設備和表演等。良性循環下去,陳梅鑽笑說,“我們幾乎不太花錢在地球一小時。”作為WWF大馬分會一年中最重要的活動之一,開銷如此低廉又可達到良好效果,一切都始於社交媒體。

“地球一小時持續加強和利用科技的力量,將訊息傳達到最多人手上,啟發並引領人們對氣候變化採取行動。除了社交媒體上超過100萬的支持者以外,我們也利用創新平台來協調世界各地的活動,並提供人們解決當地氣候課題的方案。”地球一小時全球董事局主席薩德·薩龍瓦拉(Sudhanshu Sarronwala)說道。

這樣的互聯網策略,成果驚人。2014年地球一小時在全球的電子直接互動人數達到4百萬,在活動舉辦的三月,單在新浪微博,“地球一小時”這個字眼被提及了1千4百萬次,到了活動當天,該字眼出現在Twitter次數達到12億次,平均下來每秒鐘就有將近14000次,觸及人數無法估量。

——

地球一小時聯合創始人安迪·萊利(Andy Ridley)曾說過,“地球一小時的意義並非只是要大家關燈而已,這顯得有點愚蠢,地球一小時是一種具有象徵意義的活動。”——更重要的,是這一小時以外的每一個小時(Beyond The Hour)。

2012年,世界自然基金會在俄羅斯的地球一小時活動收集到11萬個簽名請願,促使俄羅斯政府終於通過一項海洋保護法令,對採油公司制定更高要求以保護海域免受油污洩漏的危險;2013年一項保護森林的請願被提呈到俄羅斯政府;2014年,通過地球一小時的努力,加拉帕戈斯群島成為厄瓜多爾第一個全面禁止塑料袋的省份、4千個高效柴灶被發放到馬達加斯加,保護了7平方公里的森林免於被砍伐,而WWF中國分會,此時正通過地球一小時向大眾尋求霧霾問題的解決方案。

從07年1個城市、08年400個城市、09年4000個城市再到去年的超過7000個城市,一個如此簡單的環保運動,在社交網絡的推波助瀾下匯聚成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當全民團結表達同一訴求時,將有能力影響政府決策,也讓企業自動加入行列,做出改變。

——

【結語】

“我只是一個人,

我可以對全球暖化做什麼?

我嘗試更環保地生活,

我嘗試不那麼浪費,

我嘗試做對的事,

可是我只是一個人,

我可以改變什麼?”

2007年地球一小時宣傳片裡的這句話,說出千萬人心中的疑問:我不是不環保,只是我的力量那麼小,真的有用嗎?

今天,社交媒體改變了世界,它也許將協助改變地球的命運,它給了我們機會,在環保組織的帶領下,每一個人都可以推動這輛還未完全啟動的戰車,助它駛過滿目瘡痍的地球,在身後撒下綠色的種子,任它滋長蔓延。

 
 
 

Comments


作者简介

郑凤云

爱动物爱自然爱地球爱旅行。有个很好的旅伴。心愿就是看世界爱世界。

08年到长白云的故乡打打工度度假。

09年到中国帝都当人肉空气过滤器。

10年一不小心出版《囧样纽西兰》。

12年任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实习生。

13年再次回到纽西兰“打工”+“度假”。

14终于回到祖国怀抱重新认识家乡。

目前是全职文字工作者。俗称键人。

FB粉丝团
最新文章:
所有文章
标签:
囧样纽西兰2 Video:

纽西兰打工度假分享会

槟城场 03.05.2015 (点击查看相册)

  • Facebook App Icon
  • 10801590_933139676715578_5712908470908008879_n.jpg
  • 61551_102559616474607_89423_n.jpg

© 2023 by BackpackMonks.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