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Green Pen | 消失的苏门答腊犀牛

  • 作家相片: backpackmonks
    backpackmonks
  • 2015年4月23日
  • 讀畢需時 7 分鐘

IMG_20150202_183747_副本.jpg

02.02.2015 星洲日报副刊

報道:本刊 鄭鳳雲

攝影:本報 林新勝、部分由婆羅洲犀牛聯盟提供

去年12月,一隻北非白犀牛在美國聖地牙哥野生動物園因自然衰老而頹然倒下。在它離世後,這個物種在全球的數量正式下調至5隻,震驚世界。在太平洋的另一端,蘇門答臘犀牛也即將步上近親的後塵,悄悄地走向滅絕。

目前蘇門答臘犀牛存活於印尼和馬來西亞東馬地區,在印尼僅存100只左右,而大馬只剩下區區3只,受保護於沙巴達賓野生動物保護區。如果再不採取正確行動,蘇門答臘犀牛將成為我國繼1932年爪哇犀牛後,首個滅絕的哺乳動物。

從北非白犀牛的悲劇中我們可以學習到什麼?Dr.John平靜地說,“北非白犀牛原有機會避免滅絕,卻在人類喋喋不休的爭論中一頭頭死去。我們馬上要做的,就是停止這些無謂的爭論,以增加犀牛數量為最高原則。很可惜,目前看來我們似乎正在重演北非白犀牛的悲劇。”

——

Dr John雖是一名英國人,卻因為動物保育工作而與大馬結下30多年的緣分。長居在東馬的他有個更廣為人知的名字——Dr Junaidi。一位和他通信多年卻素未蒙面的友人在第一次見到他時,才發現他原來不是本地人,而是個外國人。

作為世界環境保護領域裡的知名人物,Dr John近年來致力於蘇門答臘犀牛的保育和復原工作,目前是婆羅洲犀牛聯盟(Borneo Rhino Alliance, BORA)的執行董事。

“人們一直糾結蘇門答臘犀牛在印尼到底是還有100多頭,還是剩下不到100頭,但問題是,100頭和100多頭有差別嗎?我們該關注的事實是,這個物種的數量已經下降到不正常的水平,屬於功能性滅絕(functionally extinct),不管是100多頭還是不到100頭,都不足以讓這個物種存活下來。”

由於蘇門答臘犀牛的習性和數量,野外繁殖是幾乎不可能的。因此,在達賓野生動物保護區保育犀牛多年,Dr John的任務之一就是盡可能地捕捉野生蘇門答臘犀牛,以讓它們在保護區中生活和繁殖。“目前保護區裡有3隻蘇門答臘犀牛,其中2隻雖然是雌性犀牛,但很遺憾,它們已經沒有生育能力。”

——

蘇門答臘犀牛相信已生活在地球上超過2千萬年,是現存體積最小的犀牛種類。為了消化食物,犀牛的消化道相當長,以至於它們的身軀都很龐大。大體積的動物在移動時會產生大量熱量,體溫容易升高。因此,居住在熱帶的蘇門答臘犀牛相信是為了適應這裡的炎熱氣候,而演化成體積最小的犀牛種類。為了散熱,蘇門答臘犀牛也和其他犀牛一樣,一天裡有好幾個小時要泡在泥水池子裡。如今這個物種,也許將永遠從地球上被抹去。

“我們認為,蘇門答臘犀牛有大於90%的機率會滅絕。導致它們走向滅絕的原因有很多。第一個就是偷獵。古代中國就開始認為將犀牛角磨成粉服用,可以降火祛熱,這樣的醫療傳統導致犀牛成為被捕殺的對象。犀牛角在中醫藥中極其珍貴,售價約為每公斤3萬美金。”

另外,獨居的習性不僅讓它們的交配機率降低,還因環境因素而導致整體數量密度很低。不僅如此,犀牛每個月的受孕期少過兩天,在獨居的情況下,要數量稀少且分散的雌、雄犀牛恰巧在受孕期下交配是非常困難的。而受孕困難又會導致雌性犀牛患上生殖系統疾病。

“大部分哺乳類動物,在性成熟後的幾年或十幾年之內,若沒有經歷自然生育過程,很容易引發生殖系統疾病,如腫瘤等。以野外仍有100頭犀牛的情況來說,若一半為雌性犀牛,扣除太年老和太年幼無法生育的,以及那些因為生殖系統疾病而喪失生育能力的,也許只剩下不到20頭可以繁衍後代。而且,犀牛生育頻率較低,理想情況下,每3年才產下一胎,想讓蘇門答臘犀牛在野外自行壯大起來,幾乎是不可能的。”

目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已經將蘇門答臘犀牛列為極危物種,這是僅次於滅絕及野外滅絕的評級,表示蘇門答臘犀牛現在所面對的威脅及危機等級最高。

——

對於瀕臨滅絕的物種,Dr John一再強調,首先要做的是增加出生率。“不可思議和讓人非常沮喪的是,許多環保工作者,都認為應該要停止盜獵和提高民眾的保護意識,但對於這些數量已經極少的動物來說,最重要的是增加它們的數量。”

1919年,歐洲野牛(European Bison)在全世界的數量只剩下51只,當時的歐洲環保分子和政府便對歐洲野牛進行人工飼養和繁殖,最終成功將這個物種從瀕危邊緣挽救回來。

“我並無意批評政府,事實上沙巴政府在過去4年來採納了BORA給出的許多意見。但在當前情況下,我們需要政府集中火力,召集有熱情和能力的專家、引入資金,協力捕捉所有野生蘇門答臘犀牛,致力於它們的交配工作,才能有效挽救這個物種。但目前政府並沒有做到這一點。”

1984年,印尼、馬來西亞、美國和英國在世界自然聯盟的號召下,開展了拯救蘇門答臘犀牛的計劃。當時在印尼和大馬總共捕獲了40只野生蘇門答臘犀牛,遺憾的是,這項計劃最終以39只犀牛死亡作為收場,當中,只有一對成功繁衍後代。

“這樣的悲劇是由於各國之間缺乏合作造成的。各個犀牛‘主人’之間採取一種競爭和隱晦的態度,對於重要的資訊只有很少的交流,也不進行跨區域的犀牛交換。”在那個年代,不僅專家的意見被忽略,被捕獲的蘇門答臘犀牛更因為差強人意的環境衛生及缺乏經驗的動物看守員和獸醫而死亡。

2013年,100位相關人士在新加坡動物園參加了蘇門答臘犀牛危機峰會(The Sumatran Rhino Crisis Summit),並得出一個結論:大馬和印尼政府必須攜手合作,挽救蘇門答臘犀牛,這是它們的最後機會。

目前,蘇門答臘犀牛復原工作的最大阻礙是人類的迷思。“人們一直樂觀地認為,野外還存在更多蘇門答臘犀牛,並質疑BORA是否有盡力去捕捉它們。這些人也堅稱,導致犀牛趨向滅絕的原因是盜獵以及棲息地喪失。”

Dr John無奈地笑著說,“對數量已經下降到如此少的物種來說,盜獵和棲息地減少已經對它們沒有太大的影響,獵人甚至看不見野生蘇門答臘犀牛的蹤影,又如何偷獵?”

而最讓人無力的,是人們不停重複做一樣的事,卻期望得到不一樣的結果,這讓深感無助的Dr John不禁高聲呼籲,“大馬和印尼政府必須在現存雌性蘇門答臘犀牛還有生育能力之前,培育更多犀牛後代,才有希望挽救它們!”

——

Dr John說,以他這把年紀,其實可以選擇不再耗費資源,停止補救行動,讓蘇門答臘犀牛走向滅絕。但他依然選擇站在前線,試圖抵抗看起來似乎無法逆轉的悲劇,為最後的希望而努力。

“首先我們要達成共識——幫助這個物種的唯一目標就是誕下更多小犀牛。我們目前在做的,是取出雌、雄犀牛的精子和卵子,在實驗室裡進行人工受孕。若成功,部分受精卵將被冷藏,在日後科技更進步時才進一步培育;一部分將嘗試植入代孕犀牛的體內,自然產出。對我來說,這是再明顯不過的拯救方法,但人們還在浪費時間在那裡爭論不休,這讓我感到非常沮喪。”Dr John攤了攤手,嘆了口氣。

儘管如此,Dr John和團隊還是採取了行動。目前飼養的3隻蘇門答臘犀牛中,一隻是在2008年捕獲的雄性犀牛Tam,另外兩隻則是雌性犀牛,分別是2011年捕獲的Puntong和2014年捕獲的Iman。

兩隻雌性犀牛都患有生殖系統疾病而使得自然受孕變得不可能。2014年5月,在歐洲專家的帶領下,醫藥團隊抽取了Iman的卵子並嘗試在實驗室裡和Tam的精子進行體外受精,遺憾的是並沒有成功。他們於同年7月重新嘗試,也得到一樣的結果。“人工受孕本來就不是簡單的事,需要通過無數次嘗試,才能找到合適的溫度和條件。我們並沒有期待這件事會輕易的成功。”

在此之前,達賓野生動物保護區內還飼養了一隻名為Gelogob的蘇門答臘犀牛。它雖然已在2014年1月死去,但Dr John和團隊已經保留了它的皮膚細胞,以期未來的技術可以利用這些細胞重新將這個物種培育出來。“也許未來的10年、20年,科學家可以利用這些皮膚細胞培育出精子和卵子,因此現在我們應該把每一隻蘇門答臘犀牛的基因組都保留下來。”

——

【採訪手記】

Dr John已經年過60歲,他將人生中的30幾年奉獻給了大馬自然保育工作。在蘇門答臘犀牛來到生死邊緣之際,或許人工受孕是他最後的希望。

“若這個方法也行不通,也許我們真的要放棄了,然後好好飼養僅存的3隻蘇門答臘犀牛,直到它們離世。至於復原這個物種的重任,就只能完全依靠印尼政府和相關單位了。”說這句話的時候,Dr John以深切的眼光望向印尼電視台的記者。語畢,他疲累地靠向椅背,彷彿這場耗時多年的戰爭,終於來到了尾聲。

一個物種即將在我們的國土上永遠消失,Tam,Puntung和Iman所面對的,又是多麼巨大的孤獨?不久的將來,當一隻蘇門答臘犀牛倒下時,是否會如同北非白犀牛一樣,轟動世界?又或者,我們吸取了北非白犀牛的教訓,在地球尚有100多只蘇門答臘犀牛的時候,停止爭論,攜手書寫一個完全不同的結局?

寫到這裡,我想我終於理解,在Dr John理性有力的陳述中,為何總不經意地夾帶聲聲嘆息。

 
 
 

Comments


作者简介

郑凤云

爱动物爱自然爱地球爱旅行。有个很好的旅伴。心愿就是看世界爱世界。

08年到长白云的故乡打打工度度假。

09年到中国帝都当人肉空气过滤器。

10年一不小心出版《囧样纽西兰》。

12年任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实习生。

13年再次回到纽西兰“打工”+“度假”。

14终于回到祖国怀抱重新认识家乡。

目前是全职文字工作者。俗称键人。

FB粉丝团
最新文章:
所有文章
标签:
囧样纽西兰2 Video:

纽西兰打工度假分享会

槟城场 03.05.2015 (点击查看相册)

  • Facebook App Icon
  • 10801590_933139676715578_5712908470908008879_n.jpg
  • 61551_102559616474607_89423_n.jpg

© 2023 by BackpackMonks.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